今日最适合听的歌莫过于何韵诗版“美丽新香港”(小飞机场原唱,但这个版本更好)。
曲子以“东方之珠”的前奏开场。何诗的声音,平静感伤,诉说“自你决定要走之后,没人知我有多难受……青山绿水不再依旧,再没可安睡的枕头”。接受“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的事实,不平于“命运要令我学识奋斗,但我只懂得荒谬”的命运,自嘲“自美梦再不可寻求,我便学会清风两袖”的结局,最终决定“这世界也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宇宙漂流”。
吟唱结束,曲调由“天佑女王”转入“义勇军进行曲”。而大屏幕上出现航班飞离香港的画面。就此收束,一切尽在不言中。
https://m.youtube.com/watch?v=fHGd1o7QHU8&vidve=5727&autoplay=1
我迄今还没有看完新时代影视名著甄嬛传的唯一原因就是,陈建斌。最近一次尝试跳着看,忘了是第几集了,陈建斌有一个坐在床上微微抬起头看甄嬛的动作,可以清晰地看见他脸上微微颤动的赘肉,我马上把播放器关了。
就,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可以理解这部剧制作精良演技在线有种种优点,但是为什么不能找个年轻好看的男演员来演陈建斌?我国演艺圈真的就连一个年轻好看有演技的男的都找不出来了吗?陈建斌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个皇上,而是嫔妃们真心仰慕的对象。我的意思是,陈建斌这样的皇上,嫔妃们看他一眼,看见自己荣华富贵光耀门楣,然后迅速被权欲淹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剧里的嫔妃们可是真心爱着他啊!一屋子美女,真心爱陈建斌?我不理解。就算古代女的一辈子没见过几个男的也不至于吧?!
我还特意去翻了原著,原书里的陈建斌可是个年轻好看的大帅比啊!“长身玉立,丰神朗朗,面目极是清俊”——这跟陈建斌有半毛钱关系吗?
我对普男没有敌意。只是首先,一个人长成陈建斌这样,不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一定是有一整套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在后面支持(林K语)。其次,如果导演不会找长我这样的女的演甄嬛,他也不该找长陈建斌那样的男的演甄嬛老公。要公平!
真的是最后一条
安忆王真正欣赏的人和生活方式,见图二(长恨歌原文)——她非常仰慕“上等人的矫情生活”,非常看不起乡下人。左男,没想到吧!
为什么电影版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和乔琪乔都显得这么又土又糙呢?因为安忆王嫌弃张爱玲是安徽人、“不是正宗的上海人”(原话),所以“写不出正经的上海和香港故事”(原话)。而她自己,在长恨歌里写过王琦瑶这么个“真正的上海小姐”(原话)。因此,自诩纯血上海宁的她,看张爱玲笔下的杂修上海宁葛薇龙不顺眼,就一定要把她写成一个上不了台盘、不入太太法眼的乡下妞啦。
这跟“女权”跟“阶级视角”都没有半毛钱关系——安忆王欣赏的李主任、康明逊、薇薇的男朋友、“老克腊”,可都是上等人或精神上等人(图二原文)。对于阿二和长脚这样的无产者她可是充满鄙夷的。女性这边,王琦瑶、张永红,都是矫情的、对中产阶级婚恋关系充满憧憬的、梦想做上等人的女性。对于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蒋丽莉、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薇薇,她同样是又嫌弃又鄙视。
真正能把乡下姑娘写得充满生命力的反而是张爱玲。霓喜和睇睇睨儿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乡下姑娘。
@shine 我说,技不如人改得不好,就老老实实承认技不如人。在汉语文学领域,承认写得不如张爱玲好也不算很丢人。
但扯阶级视角和女权主义遮羞,这真的很丢人。
长恨歌这种全本为民国时代的上海招魂的反动文学作品就不说了。写建国后的《稻香楼》,安忆王可是美滋滋地列举那些漂亮的女服务员是怎样嫁了好人家、甚至走出了国门的哟。
要搞批斗也别偏心嘛。我看这个安忆王的精神世界也非常功利单调。怎么为了踩张爱玲,就能赞美这种人写的剧本呢。
不是说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就可以被豁免阶级视角的分析。但是:
1. 马思纯对彭于晏爱得要死要活,这不叫“刺破对中上流婚姻的幻梦”,也称不上女权。原著里张爱玲已经完全展现了情爱和婚姻的虚无。葛薇龙对乔琪乔是什么货色完全一清二楚,但是她的环境中乔琪乔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2.许鞍华如果真的像这个人说的这么痛恨张爱玲,她就拍不出半生缘。
3.一个作者是不是足够woke,与她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不是足够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赵树理的问题不在于太红太专,而在于就是写得不够好。老舍在共产党手里能写出不朽的茶馆,而赵树理的作品必将速朽。
4.中共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文学的摧残罄竹难书。这不是什么“你们这些被资产阶级思想毒害了大脑的作家不肯写劳动人民的苦”的问题。是共产党逼着作家只允许他们写命题小作文的问题。
5.搞阶级分析搞成原PO这样心态扭曲审美沦丧,不值得。读完了赵树理之后还是去找个咨询师看看吧。
所有嘟文禁止轉出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