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我国公路的维修期总觉得话没法说准,因为出厂状态就是盲盒。尤其每次大放水以后修的路。2011年秋我包车走河西走廊,本来很现成的一条路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但没走成武威,因为路坏了,可能是夏天发水搞的,司机的原话是“粉碎”。问路什么时候修的,也就两三年,08-09四万亿之后。那次司机说了一路他老家人怎么包一台挖掘机就能参与工程分一杯羹的事。敦煌火车站出来到市里的路,当时就是新的,听说15年前后发洪水也冲坏了。
西部很多地质条件恶劣地区的公路我觉得也很难划定维修期,属于只要放松维护立马出事类型。但越是这种路维修费用还越高。
08年南方有一次特大雪灾,云桂川湘黔赣冻坏了很多路,但我没赶上冻坏的时候,赶上修好的时候了,就是大概隔二三年以后去出差,路都特别新;一问都是刚重修的。现在再有这种事还有没有那个钱。
土地财政后期个人经验印象里的路桥质量事故是少一些,大概层层滴漏再怎么样也能漏一些到正地方。
@aquilegia
你提醒了我。你国大基建(尤其是庆丰即位以后这十来年)特别热衷于给这些地域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修大公路,朝廷把这事儿当成对屁民宣传“XX优越性”的路径(“看吧美帝就不会给边远地区的穷人修路!还是大爹更爱老百姓!”),地方则把这事儿当成分赃盛宴。而由此浪费的国帑无法追回不说,由此带来巨大的公共安全风险(正如象友所指出的,这些“关爱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后续维护费用非常昂贵,且资金来源无法保障),还尚未被公众认识到。
@sabishizhiren 交通部有数据,13年到22年农村公路里程净增将近80万公里。总共大约450万公里。
其实就我所见,修路是狗熊的扶贫政策里实际作用最大的一项了,尤其是从无到有的那些,当地人是受益的。只是和其他政策不匹配,和发展趋势也不同步:有些乡镇人都快搬空了,学校都撤了,这时候路修通了。还有的比如说某些矿产地区修路有利于开矿,大头好处肯定是矿老板的,但当地也能从就业或者征地补偿上分到一小份;但近年民企老板也纷纷被干死了。
@aquilegia
我可不觉得农村人该感谢它。如果它真愿意让农村人受益,为什么仍然在驱逐低端人口,仍然不许外地打工人的孩子在大城市上学(哪怕现在大城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在成片成片地关停)?那些公路到底是真为了扶贫,还是为了和户籍管制配套?“基础设施都给你们建好了所以都给我老老实实留在农村不要进城当低端人口了”?
@sabishizhiren 我没说农村人该感谢它呀,我说的是修路本身给当地人带来了好处,没说其他的。
@aquilegia
带来的那点好处,远远抵不上这些质量低劣、安全隐患大、后期维护费用极高的白象工程,给贫穷边远地区埋下的安全和财务隐患。想起这回事,我真是太恨了,因为微博那些臭蛆们天天拿着大喇叭狂嚎鬼叫“大爹花钱给偏远地区修大公路!XX优越性!比不管穷人死活的美帝强多了!”——然而实际上,它干的事是:花了纳税人的大笔国帑,给边远地区搞出了好些每年都需要花大笔钱维修否则就会死人的定时炸弹,而它和它的宣传机器,居然把这缺德玩意当成业绩、当成赏赐给边远穷民的天大恩惠!